12月21日,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(以下简称“会议”)在京召开。针对2024年,会议提出十二个方面重点任务,“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”为其中之一。

  会议指出,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,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,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,打造“火炬”品牌升级版。推进园区提质增效,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。

 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我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邓洲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,而产业化是科技形成生产力的关键所在。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,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、深度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战略选择。

  中国向来重视产业科技创新以及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。会议公布数据显示,我国国家级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达到29个、260个,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178家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.5万家。

 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,2023年,中国首次成为百强科技集群中集群数量最多的国家,拥有24个科技集群,较2022年增加14.3%。

  此外,《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》显示,2022年,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(R&D)经费突破3万亿元,比上年增加2826.6亿元,增长10.1%。

  “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环节。”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上述一系列成果得益于长期以来我国从政策、金融、人才培养等多角度对科技创新进行持续扶植。例如今年10月19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,对我国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,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。

 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,千帆竞发奋进者胜。我国已经融入国际社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的快速发展轨道。新轨道上的竞跑,要求我们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做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对接工作。

  “未来,有针对性地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,从产业链角度布局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,提高对科技人员的奖励,从根本上调动他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,将更有利于构建科技与产业相互融通、相互促进的循环。”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罗啼明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。

  罗啼明进一步称,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少不了“金融”这层重要保障。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支持,加大金融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支持尤为重要。其中,降低综合融资费率、建立长效机制将有助于深度推动“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”发展。

  相关部门将对科技金融的重视提到了新高度。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科技部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的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指出,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,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完善包括信贷、债券、股票、保险、创业投资、融资担保在内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,不断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、强度和水平,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金融力量。

 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要充分发挥金融在科技产业创新中的“催化剂”作用,就要认识到科技金融的根本在于通过机制改革提升资本市场效率,以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为牵引,从法律规范、监管体系和政策层面为多元化股权投资主体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空间,包括天使投资、风险投资、并购基金等,从而实现科创金融体系的升级。